《大众日报》报道:六项创新确保百姓“ 看好病、少花钱”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0/23 3:11:13 浏览次数:8242
恶化的情况,作为“评审”时的客观依据和媒体报道时的资料。“评审”出的“疗效最好,价格最低”的药品和方法,由卫生行政和药管部门批准后在全国统一推广使用,以造福于更多患者。
■ 链接
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该院治愈的众多患者中,最使张兴惠难以忘怀的是他的第一例患者——嘉祥县王固堆乡北徐庄村农民、今年已78 岁的徐清贤老人。1966年,徐清贤患脉管炎已两年多了,四处看病也没看好,越治越重,左足第四趾溃烂,疼痛难忍,彻夜难眠。被确定截肢,徐未从。听说张兴惠医生可用新法治疗,便找到了张兴惠。治疗了 3天,病情就大大见轻,能吃饭了也能睡觉了。天有不测风云,“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医院工作组说张兴惠是“黑帮”,根本不会治病,让他停止对徐清贤的治疗。可徐清贤不这样认为,说张大夫是黑帮不会治病,你们找个红帮给我看看吧,红帮能看好就最好了。后来,张兴惠大夫给工作组提了个意见,每天拿出半个小时为徐清贤治疗。经过一年半的新法治疗,徐清贤身上的溃烂面愈合,疼痛消失,临床治愈,不但能干农活,还能下河捕鱼。此后 40多年来,张兴惠多次回访未见复发,远期疗效甚优。这对在患难中走到一起的医生、病人也经常见面,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朱万一村村民黄秀亮是该院免费治疗的患者,今年58 岁。1978年冬患病,经省、市多家医院治疗,长期服药,久治不愈,左足已烂掉 1/3,当时,多家医院劝其截肢,黄未从。1986 年夏,黄秀亮双足溃烂,并生蛆,属三期三级坏死,高烧昏迷,腹泻,合并败血症,病危,原本一米七多的汉子,体重仅剩七十多斤。家中一贫如洗,还背着 7000 多元钱的债务,老婆无奈带着两个孩子外出要饭,离家不归。他的妹妹实在不忍心看着哥哥被活活烂死,托人贷款 200 元,用地排车把他拉到济宁脉管炎医院作最后的治疗。为给黄秀亮治病,济宁脉管炎医院不但免除了他的全部费用,院长张兴惠和其他医护人员还时常从家里拿来生活用品资助兄妹俩。三天后,黄秀亮竟奇迹般地退烧了。经过张兴惠院长三年多的精心治疗,生命垂危的黄秀亮临床治愈。后随访数十次,远期疗效“优”。张兴惠院长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安排他在医院传达室工作。多年来,脉管炎医院曾先后安排了 11 名像黄秀亮这样因病致贫的患者在医院工作,为他们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辽宁省沈阳市龙泉加油站的老板肖进友是该脉管炎医院免费救治和资助的病人。肖进友曾经是个百万富翁,2000年4月左足患脉管炎,经4年多时间的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条新闻:六项创新确保百姓“ 看好病、少花钱” 下一条新闻:通过众多患者推荐,济宁脉管炎医院被评为 “百家公立改革创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