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报道:六项创新确保百姓“ 看好病、少花钱”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0/23 3:11:13 浏览次数:8241
8600余万元,为约560个在家接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经济困难的病人,免费每月邮寄药物一次。
有人说:“医院不是慈善机构,没钱不治疗也不犯法。”但张兴惠院长始终坚信,没钱不治病的确不犯法,但有违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1993年济宁市对口扶贫陕西省榆林市,这里常年雨量少,沙尘暴多,是脉管炎病的高发区。很多患者缺乏有效治疗,痛不欲生,截肢残疾,甚至死亡。为救治陕北老区的患者,在陕北挂职扶贫的田志锋区长指示张兴惠把治疗脉管炎的新技术引入榆林市,先后和横山县医院、榆林市二院联合成立脉管炎分院,进行医疗扶贫。16年来,张兴惠院长在榆林市古长城脚下治疗患者2万多人次,其中90% 以上的患者减收部分医疗费,还有 200 多人全免费治疗,共减免医疗费1180多万元。
创新脉管炎病因学认识
以往的中、西医教科书认为,脉管炎病因与寒湿、吸烟有关,其为“寒湿论”和“烟原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在温热、干旱地区,脉管炎患者依然存在;三国时期华佗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过脉管炎,然而在三国时期中国人是不吸烟的,烟是明朝万历年间才由外国人传入中国的。脉管炎患者的症状是:足背、足跟、胫前、胫后、腘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血流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栓形成,患肢缺血、缺氧、足色潮红或暗红、跛行、疼痛。中医称此为“气滞血瘀”;中医还有“气行血行”、“气止血止”,“阳气不能下达生厥逆,阴血失去灌注出腐烂”的论述。血管的搏动是受植物性神经——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在其所著的《人体生理解剖学》的“脉管的神经系统”一章中说:“肌形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脉搏搏动)是受植物性神经支配的。”又说:“肌形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是血管腔内的血液继续前进的促进力。”中医的“气行血行”、“气止血止”的学说,与巴甫洛夫的上述学说很相似。“气行血行”相似巴甫洛夫的植物性神经支配血管搏动,使血管腔内的血液流动。反之则“气止血止”了,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于是张兴惠医生便把中医的“气滞血瘀”的“气”和巴氏的植物性神经支配血管的学说相结合得出了脉管炎病因学的新认识——“多原因损伤性血管植物性神经麻痹。”
创新脉管炎流行病学认识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是脉管炎多发地区。要想治愈某种疾病,必需认清某种疾病。多数医生认为及有关文献记载:脉管炎多发生在寒凉、潮湿的地区。但张兴惠通过长期调查,发现广东省的五华县、陕西省的横山县是脉管炎的多发地区,此两县为贫困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条新闻:六项创新确保百姓“ 看好病、少花钱” 下一条新闻:通过众多患者推荐,济宁脉管炎医院被评为 “百家公立改革创新医院”